討論&分析|湖人籃網快船均戰績不佳 NBA超級球隊的時代結束了嗎?
(原文發表于11月10日,作者是The Ringer副主編Justin Verrier,文章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
引言:2019年夏天,湖人、快船和籃網都通過地震級的交易組建了超級巨星雙人組。然而僅僅三年后,這三支球隊都在掙扎度日。到底發生了什么呢?聯盟各隊將來在構造陣容時,又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還記得那個建成了超級球隊就像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的年代嗎?還記得那個任何球隊只要堆砌超級巨星就能立刻具備爭冠實力——如果不是馬上成為爭冠最大熱門的話——的年代嗎?過去幾年,你應該已經對球員的權力增加和他們的互送秋波見怪不怪,但人們曾經對此感到驚惶也是有理由的:當球星們齊心協力的時候,他們的場上表現便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2022-23賽季已經開始三周了,超級球隊帶給其球迷的卻只有潰瘍般的痛苦。三年前那個足以載入史冊的休賽期,濃眉、萊昂納德和喬治來到了洛杉磯,杜蘭特和歐文來到了布魯克林。而現在,湖人和快船的進攻都是聯盟墊底水平;籃網的境況也糟透了,以至于他們被人苦苦勸說之后才放棄了一個在字面意義上“令人不適”的決定(譯注:指籃網想讓烏度卡擔任主教練)。湖人的勝場數排名全聯盟并列倒數第一,籃網也還無法沖破附加賽排名區。至于快船嘛,他們打出了還算過得去的7勝5負,雙手緊抓著方向盤,等待著萊昂納德從又一次傷缺中回歸。
“我們得找到讓自己打得開心、過得快樂的方法。”沃爾最近對The Athlectic說,“就像我在更衣室里告訴隊友的那樣:‘享受比賽吧。我曾經整整兩年都不能上場呢。’我們現在打得根本不開心,根本沒有感受到樂趣。我覺得我們都意識到了自己背負著的巨大壓力。”
詹姆斯建立起來的每一支超級球隊——他恰恰也是超級球隊這種思維范式的終結者——最后都土崩瓦解,因為那種”贏在當下“型的角色球員會老去,球員間的摩擦也會逐漸加劇。但即便是蹣跚前行的熱火和防守不佳的騎士都在詹姆斯時代的第四年——也是最后一年——打進了總決賽。而現在的湖人、快船和籃網早早就面臨了挑戰:上賽季,也就是2019年夏天之后的第三個賽季,這三支球隊一場季后賽也沒贏。相比之下,它們透支的未來卻更久:它們都控制不了自己直到2026年的首輪選秀權。
更諷刺的是,被上述球星遺棄了的球隊已經在爭冠道路上趕超了他們的現東家:騎士從勒布朗二度出走后到米切爾最近來之前一直在積累選秀權,現在已經是全聯盟凈效率第一的球隊了。鵜鶘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湖人送出的球員和選秀權完成了重建,現在已經讓每個籃球作家都緊張了起來。雖然勇士和凱爾特人近期都有麻煩,但它們剛剛打進了總決賽,
捕魚大滿貫
而且基本上靠的是自己培養的球員。
過去十多年間,NBA球隊普遍假設積累超級巨星是成功的關鍵,以至于一支73勝的球隊都要通過招募一名MVP球員來補強自己。但看看如今的聯盟,看看一支由詹姆斯和戴維斯領導的球隊——盡管近來受挫不斷,他們二人還是位列聯盟最好的二十個球員之中——你會產生不協調感,因為他們和爵士這樣沒有球星卻充滿活力的球隊比起來顯得極度無精打采。當然,現在還早,有些球隊在命中率方面的運氣最終也會消失,但你很難不去懷疑是否這三支本來被認為能統治聯盟的球隊僅僅三年后就已經走向了沒落。你也很難不去懷疑,是否催生出這些球隊和其它近幾年的超級球隊的理念突然就過時了。
我們不是說球星的誘惑力減退了。別忘了,騎士剛剛支付了超過五年的未來選秀權來得到米切爾。正是后者的閃光表現驅動著克利夫蘭取得了一個成功的賽季開局。但把一個球星加入你已有的核心陣容——就像老鷹和森林狼在剛剛結束的休賽期里所做的那樣——和以一個(或是兩三個)新來的超級巨星為核心從頭開始構建陣容是有巨大差別的。前一種做法改善了球隊陣容,優化了球隊文化;后一種做法則是替換了這兩樣東西。到2019年夏天,后一種選擇恰恰是你為了得到全聯盟最出色的那批球員而不得不付出的交易代價。
在對熱火堅定不移的球隊文化感到不滿后,詹姆斯拓寬了自己的權限。以前他只有選擇球隊的自由,現在他也可以影響球隊的決定了。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和騎士簽下了好幾個短約,
娛樂城推薦dcard
給管理層施加了壓力,讓他們把優化球隊已有的陣容作為了最優先事項。當詹姆斯來到湖人后,他把Klutch Sports經紀公司的影響力也添加進了自己的工具箱。湖人和他的經紀人一起做出了決定,送出陣中多名球員換來了戴維斯。
這種微妙的掌權過程漸漸影響了其他球星,使他們敢于去效仿詹姆斯,向球隊提出自己的訴求。這就是為什么杜蘭特和歐文不是以新球星的身份而是以“新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籃網的。他們兩人對于主教練和球員的人選都有投票權。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快船當時會以破紀錄的價格簽下喬治來換取萊昂納德的留隊。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些球員想要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或是得到了被賦予的權力而責備他們;畢竟聯盟的歷史中有很多人因為球隊總經理的過錯而被限制了個人發展。真正的問題在于,總的來說,這些超級巨星做的決定都不太明智。
杜蘭特在離開勇士后選擇把自己的籃球榮譽跟歐文和哈登綁定在一起;但歐文更關心捍衛他在Instagram上找到的垃圾陰謀論而不是防守自己在場上對位的后衛,哈登則在忍受歐文的“天眼智慧”13個月后離開了布魯克林。戴維斯在湖人奪冠那年很有統治力,但他從來也沒有成長為詹姆斯在自己生涯晚期需要的那種球隊領袖。后來媒體報道說,勒布朗希望球隊交易來威少。可威少卻打出了近些年來的個人最差賽季,而且已經淪為了一個年薪4700萬美元的替補得分手。
渴望攪動NBA的傳統權力格局無疑是一個值得欽佩的目標。如果斯坦-范甘迪可以嘗試同時擔任一支球隊的主教練和總經理,那么像杜蘭特這樣人脈如此之廣的超級巨星又為什么不能在人事變動方面擁有重要的話語權呢?可是到目前為止,杜蘭特的偽CEO之旅比伊麗莎白-霍爾姆斯(譯注: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的創始人,人稱“女版喬布斯”,
福娃捕魚
后被法院判定經營過程中的4項欺詐罪名成立)的經歷好不了多少。
相當奇怪的是,這幾個超巨中最不討喜的萊昂納德卻在尋找球星隊友方面最為成功。喬治已經擺脫了早年的那些季后賽失利陰影,成為了一個理想的二當家——他在任何一個晚上都有砍下35分的能力,
線上牛牛
卻在逐漸轉型為一個3D球員,
亞博娛樂城
而他也樂于這樣做。簡單來說,喬治根本就沒有多少可以和萊昂納德起沖突的機會。過去三個多賽季里,萊昂納德在洛杉磯錯過了127場或者說53%的快船的常規賽。科懷的大多數缺陣是由于十字韌帶撕裂,例如整個2021-22賽季和2021年西部半決賽的后幾場。但在不自然地以替補身份出戰了兩場比賽之后,萊昂納德最近又莫名其妙地“歇業”了,而且回歸時間未定。
萊昂納德的無法上場——以及在那之前球隊因為他小心翼翼的負荷管理而不得不頻繁做出的輪換陣容變更——對這支依照他的喜好而構建的球隊來說是一種長久的精神損失,但他也不是唯一頻繁缺陣的超級巨星。
一些超級巨星自2019年休賽期后缺席的比賽數
本來,囤積多名球星的優勢之一就在于擁有了應對傷病的保護措施;當一個球星不能上場時,你只要依靠另一個就好。但面對本賽季的傷病潮,
線上運彩投注
超級球隊中只有快船打出了還說得過去的表現。他們的成功也許部分是因為他們用歷史級別的陣容深度把自己的兩個超巨包裹了起來,而湖人和籃網卻做了歷史級別的失敗交易去得到第三個球星(在布魯克林的情形里,他們還用第三個球星換來了一個水平更低的球星)。不過,整個聯盟也確實顯得比勒布朗的熱火三巨頭時代更有深度、更具天賦了。那時候,一個體型非常巨大的球員(譯注:指羅伊-希伯特)就可以成為通往總決賽的最大障礙之一。可現在,即便對上像魔術這樣3勝9負的球隊,你也得做好計劃去對付一個6英尺10英寸(2.08米)的、有著年輕勒布朗式的身體控制能力和運球技巧的大個子球員(譯注:指保羅-班凱羅)。
沿海精英球隊的一筆筆大交易也鼓舞了其它球隊,使它們采用了更大膽的建隊思路。為了讓字母哥不心生去意,雄鹿用五個選秀權相關的籌碼換來了霍勒迪。亞特蘭大和明尼蘇達各自使用了四個首輪簽,換來了德章泰-穆雷和戈貝爾。克利夫蘭也以五個首輪的代價得到了米切爾。這四支球隊都為了當下的成績賭上了一切,而不是像其余球隊那樣循序漸進。
在上述四支小球市球隊通過交易得到的球員中,只有戈貝爾入選過NBA年度最佳陣容,也只有戈貝爾和米切爾在全明星賽上亮相過一次以上。這些球員雖然都球技高超,但跟2019年的戴維斯和喬治相比卻不是一個級別的,因為后面兩人都在常規賽MVP投票中進入過前三。戴維斯和喬治的交易對于湖人和快船來說是好事,對于那些球市不那么大的球隊來說(或者更重要地,對它們的老板來說)卻是一個清楚的警示:如果你想要留住你的球星,你就得為了贏在當下而付出高得離譜的代價。換句話說,勒布朗和科懷的權勢刺激這些球隊競相做出了相似的選擇,讓它們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用更年輕的球星和更有深度的陣容組成了“準超級球隊”,就像那一年的湖人、快船和籃網一樣。
現在的問題是,新一代的球星們在合同快到期時是否會學習當年勒布朗的做法。盡管米切爾目前的騎士生涯令人興奮,但他還沒到能決定去留的時間點。現年26歲的他擁有2025-26賽季的球員選項。到那個時候,騎士核心陣容中那些20歲出頭的天賦球員也應該到達了自己的巔峰期。然而,即便是最完美的規劃,也可能毀于一次突然的傷病,或是老板支付多個頂薪合同帶來的奢侈稅時的猶豫,又或是米切爾自己產生的想去別的隊打球的想法。何況,隨著新的電視轉播合同的簽訂,聯盟的工資帽預計會有大幅上漲,這時續約——詹姆斯、杜蘭特和萊昂納德今年的最終選擇——也就算不上球隊用來留下球員的強力手段了。
詹姆斯的許多職業生涯選擇都頗具革命性,但他的根本動機也很簡單:他想去他向往的地方,和他想聯手的球員一起參與最高水平的競爭。很難想象聯盟明文支持這種想法的場景——盡管如此,從如今的球星市場行情出發,各支球隊也許很快就得從自身而不是施特平條款(譯注:一支球隊不能送出連續兩年的選秀權)那里尋求更多的幫助了。但在詹姆斯臨近40歲并且可能正在淡出聯盟之際,我們也許已經來到了一個臨界點——就算沒有也很快了。超級球隊曾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軍備競賽;不管它們的結局看起來是否會影響這個詹姆斯幫忙塑造起來的聯盟,NBA的下一個時代都已經在大步走來了。
原文:Justin Verrier
編譯:小行星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