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城娛樂城
在Kris Bryant的棒球生涯中,大多數時間他都在用球棒屠殺投手。高中四年打擊率高達0.418、長打率0.958;大學時期打擊三圍0.353/0.486/0.702,攻擊指數逼近1.2。2013年選秀會以榜眼之姿加盟小熊隊後,在低階1A、高階1A、2A、3A分別刷出1.108、1.106、1.160、1.021的攻擊指數。無論到哪裡打球,他就是有本事打出電動級的進攻數據。而縱使小聯盟時期揮空率偏高、曾被質疑登上MLB後可能將面臨陣痛期,菜鳥年也的確寫下高於30%的被三振率,但那季他仍然打出136wRC+、6.1WAR的成績,輕鬆抱走新人王。 自2015年登上大聯盟,Bryant在之後三季(2015~2017)是美職唯三位,WAR值(勝場貢獻數)超過20的球員,僅次現代神獸Mike Trout、及另一名美聯MVP得主Josh Donaldson。這段期間144wRC+的進攻產能高居MLB第12強,
電子老虎機
而且不只如此,他還是一名效率極高的跑者 — 相較於聯盟平均,這三年他總共靠著跑壘多替球隊攻下18.8分(逐季分別是+6.9、+7.1、+4.8分),同期間內只落後四位選手。若把打擊和跑壘的產值加總,此段期間Bryant在進攻端的貢獻,總計比聯盟平均高出127.1分、在一票強打者中可排前五: 2015~2017年,進攻端貢獻最多分數的十位打者 球員 Offensive Rating Mike Trout +180.6 Joey Votto +151.9 Josh Donaldson +129.8 Paul Goldschmidt +127.7 Kris Bryant +127.1 Bryce Harper +122.6 Jose Altuve +113.3 Nelson Cruz +110.1 Freddie Freeman +99.5 Anthony Rizzo +98.6 更重要的是,這些豐功偉業都發生在23~25歲 — 但大部分的數據研究,都指出棒球員的生涯巔峰更可能出現在26~28歲;也就是說,即便職涯初期已經相當出色,Bryant依然值得被期待有繼續成長的空間。然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對Bryant接下來的表現大失所望:上個賽季,他的wRC+從過去三年的136、148、146大跌到125。純長打率則從0.213、0.262、0.242,一口氣暴跌到不足兩成的0.188。更因為花費不少時間養傷,生涯前三季都湊滿650打席的Bryant,去年只出賽102場、457打席。 而上述這些數據,
SUPER體育
甚至還沒算進去年國聯外卡戰6支1、被三振3次的表現 — 上一季小熊就只差一勝,便能取代釀酒人隊晉級分區系列賽,但最終仍被逼進驟死戰、只打一場就慘遭洛磯淘汰。而Bryant嚴重不如預期的產能,無疑是季前被預估分區封王機率八成以上的小熊,最後栽跟斗的大關鍵 — 相較於2015~2017年6.1、7.8、6.7勝的貢獻,去年只產出2.3WAR,差距有多大大已無需多言。更糟的是,這波低潮並沒有因為賽季的轉換而中斷 — 今年第一個月,Bryant的wRC+還是在100左右掙扎。 甚至如果從去年六月開始算、直到這季的4/25號,此段期間的329打席他只敲出六轟、長打率不到四成、wRC+只剩104。對比生涯前三年每329打席能敲出15轟以上、且長打率高達0.527,Bryant過去幾個月的狀態顯然很不對勁。不過如標題所言,這篇文章將傳達一件好消息給小熊球迷:Kris Bryant現在看起來已經擺脫了這波低潮,而且可能有機會變得更強大!怎麼說呢? 首先從低點講起 — 他在3/28號開幕戰敲出賽季首轟之後,隨即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全壘打乾旱期,直到4/26號當天,才從響尾蛇左投Robbie Ray手上開炮: 自此之後,Bryant的狀態彷彿換了一個人 — 變成小熊球迷比較熟悉的那個Bryant。以下這張表格,把他近兩年的數據拆成四個時段,分別是去年六月前、六月後、以及今年4/26號前後: 時間 保送率 三振率 純長打率 打擊率 上壘率 長打率 wRC+ 去年6/1號前 12.3% 17.2% 0.238 0.286 0.401 0.524 148 去年6/1號後 8.7% 29.6% 0.140 0.260 0.348 0.400 104 今年4/26號前 13.1% 20.2% 0.134 0.232 0.364 0.366 105 今年4/26號後 15.8% 12.3% 0.409 0.323 0.439 0.731 203 本季前99打席,Bryant只敲出1轟、長打9支;之後的115打席則是10轟、長打20支,明顯判若兩人。我們還能從表中得到幾項資訊:如前述所提,他今年季初的低潮,其實是延續去年的糟糕成績 — 更精確一點講,是延續去年六月之後的表現。從上季六月至今年的第一個月,他的wRC+始終徘徊於聯盟均值附近、純長打率也只有一成四左右;只有去年六月之後暴漲的三振率、大跌的保送率,在本季首月稍稍回檔。但Bryant過去一個月開始大開殺戒 — 保送多於三振只是小菜一跌,低迷許久的純長打率瞬間飆破四成,更是讓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
有兩個問題顯然很值得探討:第一,為何Bryant在去年六月之後突然陷入大低潮?第二,為何他在過去一個月突然大開殺戒?第一道題目的解答,很可能跟下面這張圖有關:
去年六月下旬,
bet365
左肩不適感日益增長的Bryant,被確診為左肩發炎、生涯首次進傷兵名單。7/11號歸隊後打不到兩週,又因為同樣的左肩傷躺回去。這次一口氣休到九月、而當時小熊和釀酒人已經陷入肉搏戰,他便在傷勢可能尚未完全復原的情況下(雖然無法證實,
場中投注
但以成績來看非常有可能),迅速披掛上陣試著拯救球隊。而Bryant的成績出現大衰退的時間點,也幾乎跟肩傷爆發吻合 — 如上表所示,他去年前兩個月的統計數據,幾乎與過去幾季相差無幾。但六月之後,三振暴增、保送銳減、長打消失。從幾項細節成績,我們也能找出他去年肩傷後狀態特差、進而影響表現的證據。 以下這張表,提供了四個時段的幾項數據:壞球追打率(O-Swing%)、對好球揮棒後擊中的機率(Z-Contact%)、揮棒後擊中球的機率(Contact%)、滾飛比(G/F)、拉打率(Pull%)、強勁擊球率(Hard%)、擊球噴發均速(EV,Exit Velocity): 時間 O-Swing% Z-Contact% Contact% G/F Pull% Hard% EV 去年5/31號前 27.7% 88.2% 80.5% 0.81 51.0% 40.4% 88.5 去年6/1號後 32.3% 80.3% 70.3% 0.88 44.8% 20.9% 82.8 今年4/26號前 25.7% 80.3% 78.0% 1.04 45.2% 32.3% 84.4 今年4/26號後 25.2% 85.5% 80.2% 0.59 51.3% 45.0% 89.9 我們可以發現幾項明顯的變化。首先,去年六月之後,Bryant的擊球噴發均速呈現雪崩式下跌、比前兩個月下滑將近六英哩;而今年季初雖然有好轉,但84.4英哩的成績仍然低於職涯前三季87~89英哩的水準。下面這張圖,是他生涯所有連續50個打席期間,EV的漲跌變化: 仔細看2018年中後半段 — 他職涯從未有任何一段期間,擊球均速幾乎快觸碰到80英哩的線、並且還徘徊了一陣子。好消息是,雖然今年季初還在找狀態,但之後看起來是漸入佳境,似乎已逐漸回到過去幾季的水平。再來則是擊球率 — 從上表中我們可見,Bryant頭尾兩段期間的Contact%都超過八成;但去年六月之後只剩70.3%,而本季首月的數據是明顯回檔、但尚未重返巔峰水準的78%。肩傷不僅很直觀地奪走了KB的擊球力量,從較高的揮空率也多少能看出,他的揮棒狀態真的不佳。無論是揮棒速度減緩、或為了避免疼痛減輕揮擊力量,
福娃捕魚
總之去年六月後,數據就不在正常水平。 今年首月的Bryant,打席內容已有一定程度的好轉,但仍有不足之處。壞球追打率、Contact%都已逐漸回檔,保送三振比也已相當接近去年季初的水準。不過,雖然去年大砍一半的強勁擊球率,季初也有回升到三成以上,但依舊遠遜於巔峰狀態時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的擊球仰角降低了 — 也許只是小樣本的問題、也或許是季初想保護肩膀,不刻意追求拉擊長打、也可能是刻意想改善去年降低的擊球率,因而改採擊球仰角較低的揮棒軌跡……等等。總之不管原因為何,他今年4/26號之前的滾地球率,甚至比飛球率還高。 這對於過往依賴強勁飛球吃飯的Bryant來說,並非好消息。特別是這段期間他的推打率高達32.3%,比生涯平均高出一成。從數據上來看,拉擊飛球才是Bryant的產能命脈 — 他生涯拉打、往中間打、推打的wRC+分別是250、192、69;另外,以滾地球、飛球結束的打席,分別是49、199wRC+。沒錯,如果刻意要求選手大量拉打飛球,不一定對每位打者都是好事(可能的副作用:三振變多、製造大量不營養飛球……等等),但這本來就是Bryant的主要火力來源。
以下這張圖,顯示他生涯所有連續30戰期間,wRC+(藍線)、滾地球率(紅線)的漲跌變化:
也許有點眼花撩亂,但應該還是能看出大致的趨勢:通常紅線(也就是滾地球率)跌落低谷,Bryant的wRC+就容易保持在高檔;若紅線上升,wRC+就相對容易墜落。所以,我們可以藉機在這裡回答上述的第二個問題:為何Bryant四月下旬之後的成績這麼殺? 當然,他的壞球追打率、擊球率、好球帶內的擊球率、擊球強勁程度,都已經完全回歸傷前水準,這些通通是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Bryant近期也敲出了更多飛球:滾飛比從4/26號之前的1.04銳減至0.59、而拉打率也彈回五成以上,甚至比生涯平均還要好。所以Bryant才能在4/26號之後,打出200以上的wRC+。而根據依照擊球初速、仰角估算出的預期wOBA值,也顯示他正從去年的大低谷中爬出,逐漸回到過往的高峰水準:
更值得期待的是,「Bryant還有成長可能性」的理論雖然無緣在去年發生,但如果近期明顯回血的狀態能繼續保持,本季依然有機會實現。即使開季低潮快一個月,事實上Bryant今年的15%被保送率、15.9%被三振率、0.28純長打率,都仍創下生涯單季最佳;而且他的擊球率、壞球追打率都有明顯進步,甚至越來越好:
當然,這些好成績最重要的潛在意涵,是Bryant可能真的已經走出肩傷陰霾了 — 而我們都知道,肩傷之前的Bryant,是全聯盟進攻威脅性最強、跑壘守備樣樣俱佳、且年紀甚至留有成長空間的球員。去年以一場勝差屈居分區老二的小熊,現在則以一場半的勝差暫居龍頭,充分說明Bryant的狀態好壞對球團的重要性。或許一個月的火燙表現,還不足以被認定為可信度百分百、數量夠大的樣本,也不可能一整季的wRC+都保持在200,但至少可以合理推測,他有很高的機率已經完全擺脫傷勢(否則應該很難有如此明顯的改變)。 而我們都知道,健康狀況下的Kris Bryant,天空才是他的極限。
======================================================================圖片來源:http://www.zimbio.com、Google在這邊跟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們分享一個棒球社團:MLB球迷交流園地!找不到朋友陪你一起討論棒球?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棒球同好?想每天都和其它人一起討論大聯盟賽事和資訊?那就趕快加入MLB球迷交流園地吧!討論比賽、大聯盟的好地方就在這!若您想搜尋一個能提供專業內容的優質棒球粉絲專頁,那我個人則是大力推薦MLB Corner,歡迎時常入內收看更多棒球文章!!那如果想參閱更多其它運動的好文章,也歡迎搜尋KaL-EL Sports粉絲團,喜歡的話歡迎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