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前代表臺灣出席APEC會議的張忠謀,突然成了藍營政客箭靶,中共對臺灣認知作戰,竟然是透過抖音發聲,臺灣本土紅色協力者跟隨接力,指責政府縱容臺積電掏空臺灣人才,把臺積電赴美工程師說成奴工,箭頭更指向美國,「半導體去臺灣化」之說瘋傳,這事件多少也影響選舉結果。
這些認知作戰內容指,臺灣高科技半導體在美國的壓力下,將重蹈日本半導體產業倒閉的下場,因為日本曾是亞洲半導體領頭羊,被美國打擊後,臺韓的半導體才因此有機會崛起。
代表臺灣出席APEC會議的張忠謀,在「九合一」選舉前突然成了箭靶,藍營與中共「協力組織」指稱政府縱容臺積電掏空臺灣人才。圖:張忠謀啟程前往泰國參加今年的APEC/總統府官網
事情發生在1980年初期,但這個事件不能只看結果,過程背景很複雜,完全不是藍紅媒體合作,抹黑臺灣和仇恨美國那麼簡單。
臺積電決定赴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投資,決策過程謹慎,內容卻很單純,就像早期投資中國一樣,藍營政客批評臺積電,卻忘了臺積電最早到中國投資,為什麼投資中國就不算掏空?況且海外的產能也不超過10%,並無掏空事實,臺灣或美日德都是民主陣營,高級晶片供應鏈轉移到這些國家,不必擔心中共用晶片製造導彈打臺灣,這才是讓中共不爽的主因。
眾所皆知,電子科技,電腦或半導體科技都起源於美國,美國企業的策略,是在進階之後,把被淘汰的科技轉移至日本,在日本複製又移轉到亞洲國家,擴大市場佔有,這種策略能使美國科技永遠領先,更可以拉拔開發中國家,半導體科技也是如此,但是1980年,
雷神之錘
這種策略被日本打破。日本東芝曾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廠之一,然而「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後,日本半導體產業一蹶不振,東芝也褪去王者光環。圖/shutterstock
日本不甘心永遠追著美國跑,1974年日本通過「積體電路發展法案」,由「日本半導體之父」垂井康夫出面結盟三菱、富士通、NOR、東芝與日立等五大集團組成半導體國家隊,以九州矽島為基地,從記憶體製造開始追趕,1978年日本取得1千多件半導體專利,1980年,日本記憶體拿下全球30%市占率,到了1985年,市占率高達90%,本來領先的AMD、英特爾緊張了。
面對日本崛起,美國矽谷菁英企業不是裁員就是倒閉,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找到國會議員幫忙,但矽谷企業的遊說團體並不順利,因為美國法律不干預私人企業,而且日本科技發展對美也有好處。
最後,矽谷遊說團想到國家安全一招,當時日本國家隊成員東芝開發的一種「靜音螺旋槳」,裝置於潛水艇可以逃過聲納追蹤,大幅提升潛水艇的戰鬥力;東芝的「靜音螺旋槳」很快被美國收購,
線上娛樂城
當時在東京活動的蘇聯特務,也開出高價向東芝購買,最終完成交易。
美國對中國發動晶片戰爭,主要考量仍是「國家安全」,藍營與紅媒想操作臺積電離間美臺關係,騙的了無知大眾,騙不了行家。圖/shutterstock
這件案子成為矽谷半導體業遊說團說服國會的最佳理由,矽谷菁英認為,半導科技如同靜音螺旋槳,涉及國家安全,東芝出賣「靜音螺旋槳」給蘇聯,如果讓日本掌控半導體科技,
博樂棋牌
未來勢必危害美國;這種說法終於通過國會的認可,1987年,美國開始對日本制定反傾銷策略,限制日本對美國輸出半導體晶片數量,
炸金花
這就是「美日半導體協議」的由來。
日本半導體產業經過這次打擊後一蹶不振,虎視眈眈的臺灣臺積電與韓國三星,
金爸爸娛樂城
終於撿到發展半導體機會。
美國這一次對中國發動晶片戰爭,問題仍然是「國家安全」,臺積電開始感受美國壓力,臺積電很清楚,寧可失去中國訂單,不能重蹈日本東芝覆轍,臺積電若與美國脫鉤,下場肯定更慘,藍營政客與紅色媒體只想利用臺積電離間美臺關係,只能欺騙無知大眾,騙不了行家。
專欄屬作者意見,
皇家電子
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文章源自於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