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曝光臺美軍購全新“愿望清單”?
最近有關灣灣的重大消息不斷,其中三名美國議員搭乘美軍“環球霸王”C-17運輸機竄訪臺灣的消息尤其顯得突出。外界紛紛猜測這是否美方借機向灣灣當局釋放一些不靠譜的信號呢?
“美國之音”網站5日在預測美臺關系走勢的一篇文章中,配發了一張圖片說明為“臺灣立法院質詢會議展示未來對美軍購項目”的照片。這張照片顯示的畫面中出現了繁體字標題“未來,能否爭取以下軍售?”,其中包括臺灣打算購買的6型美國主力裝備,從“伯克”級驅逐艦到M1A1再到F-35B隱形戰斗機。
老劉看到這個圖片是一驚,這是什么鬼?難道灣灣又開出了一份火力這么猛的“愿望清單”嗎?
老劉就不賣關子了,
線上牛牛
先說結論:大家放心,這不是一份新的軍購清單。老劉進行了一番調查后發現,這個照片并不是美國媒體最新發布的,在2017年就曾經在“美國之音”的一篇報道中出現過。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媒體刊發的圖片中提到的六款美軍裝備:
美國“伯克”級驅逐艦
“佩里”級護衛艦
MH-60R反潛直升機
MH-53E掃雷直升機
M1A1主戰坦克
F-35B戰斗機
幾年前臺灣方面提出的軍購愿望清單。時至今日,有的已經列裝部隊,比如排在第二位的“佩里”級護衛艦,早在2017年就已經交付,2018年正式成軍,重新命名為“銘傳”號和“逢甲”號護衛艦;有的已有采購計劃,
場中投注
比如MH-60R、MH-53直升機、M1A1主戰坦克等;有的很可能是遭遇了拒絕,比如說“伯克”級驅逐艦和F-35B戰斗機。
老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這個愿望清單中列出的全新款主戰裝備根本就不會向臺軍提供,即便提供也只能是一些二手貨,畢竟對于臺灣這種“十八線盟友”,只能優先消化二手裝備和二線裝備。
不過,這個看起來稍顯有點過氣的“愿望清單”的字里行間實際上還是很值得關注的信息的——可以看出臺軍的作戰思想與裝備采購的重點。就以其中的“佩里”級護衛艦、MH-60R反潛直升機、MH-53E掃雷直升機為例,這些裝備的采購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反封鎖”。灣灣非常擔心一旦臺海有事,
21點
自身港口、海上航線遭到大陸封鎖。而潛艇、水雷則被臺軍方認為是可能性最大、威脅程度最高的封鎖手段。
所以,采購的兩型直升機的指向性非常強,分別用來增強臺軍的反潛、反水雷作戰能力。而美軍已經退光的“佩里”級護衛艦也是以反潛為主。而且,為了對抗解放軍的潛艇優勢,臺軍還在推進自身“以潛反潛”能力的打造,臺軍除了采購反潛裝備,還打算在外部力量支持下,自行制造潛艇。
老劉和一位大陸軍事專家交流,
戰神賽特訊號
他認為,
戰神賽特訊號怎麼看
臺軍將“伯克”級驅逐艦列入采購清單其實是有著很深層次的考慮:可將其部署在臺灣海峽,作戰時協助防空作戰,并對抗大陸可能的登陸部隊,進行反登陸作戰。但由于海峽空間有限,將這些艦艇部署在海峽中很容易招致猛烈的火力打擊,生存能力有限。所以臺軍幻想中的“伯克”艦恐怕主要用于臺島東側部署,用于對抗大陸對其東部進行包圍的兵力,或掩護臺當局高層逃離臺灣。
而M1系列主戰坦克同樣可用于抗登陸。上述裝備以及臺軍采購、自研的其他裝備幻想著實現“拒敵于彼岸、擊敵于海上、毀敵于水際、殲敵于灘頭”的方針。
而灣灣有意采購美國海軍陸戰隊用于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F-35B,而不是空軍版的F-35A,也是充滿小算計。灣灣認為一旦臺海沖突爆發,臺灣主要空軍基地的跑道必然被第一波空襲。而使用F-35B則可在被炸后保留下來的較短的跑道上起飛,或在高速公路戰備道上起飛。希望借助戰機的生存性和作戰靈活性,并依靠戰機隱形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對大陸縱深形成一定反威懾。不過大陸專家也表示,大陸能炸臺軍的基地跑道,難道還會留著機庫嗎?而且F-35B對保障、保養條件較高,也不是隨便疏散到哪里都能使用的。
臺軍僅憑引進一些本已不算先進的美軍裝備,根本無法扭轉臺海兩岸實力對比,臺灣也深知這一點,臺灣實際上以采購裝備的形式,向美國“交保護費”。大家各取所需罷了。還有大陸專家認為,臺軍采購的一些裝備,并非本土不能造。比如,“佩里”級這個水平的護衛艦,
賽特試玩
臺灣的造船業基本能夠實現。包括之前采購的“魚叉”反艦導彈,臺灣“中山科學院”的“雄風-2”“雄風-3”在一些性能上還有所超越。
老劉注意到,愿望清單中的“伯克”驅逐艦和F-35B隱形戰機至今并未落實。以“伯克”級為例,目前尚未大量退役,美國可能就連二手的也沒有多余的賣給臺灣。而F-35B則過于敏感,特別是F-35B具有相當的進攻性。這可能就是當年灣灣當局以退為進獲得美軍F-16V機型的一個策略。既然不能賣F-35B,美國就順水推舟改為對臺軍現有F-16A/B升級,并額外出售幾十架新的F-16V。
責任編輯:祝加貝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