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在淡水藝術工坊的二樓,張班長出席一個原住民希望講座,敘述他從小到大的經歷,進入職棒的心路歷程,還有拋棄球員身份投入基層的主因。現在,藉由這篇文章來帶大家回顧當天張班長分享的過程與內容。 棒球的淵源-部落的文化精神 在念研究所的時候有稍微查了一下,原住民在職棒的比例大約是47%~48%,但這比例是依照原住民的總人數下去算,也就是說原住民的人數一、兩百萬,卻占了中華職棒將近一半的人數,所以可以想像原住民的先天條件一定是比較優秀的。以花蓮臺東為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優秀的職棒球員呢? 因為在我們的原住民文化中,已經訓練了基本的體能,包括跑、跳、投、擲,等這些東西從小就是被長輩所訓練。所以個人覺得花蓮、臺東的球員,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打棒球的天分,具體來說在原住民的文化當中,已經從小被長輩所訓練到棒球的基礎,所以原住民的小朋友對於棒球會比較容易上手,並不是像大家的所說的先天條件非常的好。 再來,臺東跟花蓮為什麼棒球就是那麼的強,這是因為大家找不到第二個運動可以去學,舉我們村莊為例,泰源村人口一千多人,職棒選手卻將近20幾位,其實球員都是隔壁鄰居,沒有差幾公尺。可是在鄉下,你看不到籃球、看不到足球、看不到任何球類,
鉅城娛樂城
眼睛打開到了學校,除了棒球就是棒球,也就是說打棒球才是運動,而且棒球的運動方式比較符合我們阿美族部落的文化精神。為什麼我會打棒球,這原因應該是跟我們部落的原住民精神是相集合的,也是我接觸棒球的一個淵源。 (圖片來源:統一獅官方粉絲團) 向大家證明自己會打球也會唸書 在加入校隊之前因為沒有教練,所以我都會躲在球場的某一個角落,觀看學長怎麼丟球、怎麼打擊,在私底下揣摩學長們的動作,對我們來說,遊戲除了棒球,還是棒球,沒有第二個運動。 國中以前,我是個在部落長大的小孩,因此百分之八、九十的母語,聽跟講都難不倒我,這也讓我在部落蠻吃得開,有時朋友要去部落玩的時候,我就會去充當他們的導遊,因為有些部落的老人家聽不懂國語,所以就要靠母語來溝通。 很慶幸自己是在部落長大的小孩,因為部落培養我樂觀的個性,也讓我的想法比較正面積極。國小、國中的求學過程中,其實沒有太多的不順遂。唯一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國小的時候,受到種族歧視的問題相當嚴重,這也讓我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思考如何跟大家介紹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國小的時候,漢人比較會念書,原住民則是比較喜歡運動,所以學科跟課業的部分就無法跟上漢人的腳步。 還記得有一次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就對我叫了一句死番仔(臺語),讓我印象深刻,可是那時我對這些字詞沒多大的感受,直到高中,有一位老師將整個事情的始末敘述給我聽,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背後的涵義這麼的深。當我同學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而他跟我們說"你們原住民只會運動,不會念書,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也因為這句話,讓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課業上面,因為我的目標就是要贏過他們。 最終,我是以泰源國小全校第一名的姿態畢業,放眼望去前十名就只有我一位原住民,但並不表示我很會念書,而是想對漢人證明,其實原住民運動與念書都能完美兼顧。國中階段,除了同學的影響之外,媽媽也給我許多正面的影響,
線上娛樂城體驗金
在進球隊之前,我的成績名列在全班前三名,在加入球隊打棒球後,課業也必須維持在全班前三名,且不能退步,兩者必須同時兼顧,媽媽才肯讓我打棒球,為了要堅持我的棒球路,為了能繼續待在球隊打棒球,我不能放棄課業這個部分,幸好媽媽的這個堅持是正確的,因為我必須保持著念書的習慣,因此讓我培養出良好的念書態度。 無論如何,念書真的很重要 如果要問我棒球要讀什麼科系,我還真的不了解。從國小畢業就有學校來找我、國中畢業就有學校來找我、高中畢業又有學校來找我,這樣我的球技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不知道,反正畢業之後就有教練來詢問我,有沒有興趣來我們的學校念書,費用全額公費,不用花任何一毛錢。媽媽聽到這番話,自然也沒有理由不答應,因為家裡不用支出任何費用,就可以念高中和大學,這樣到底有什麼不好? 在求學的過程住中,直到大學才開始在學習棒球所需的東西,例如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解剖學……等,解剖學可以讓我們了解身體的構造、肌肉與關節,學習一些運動專有的名詞,總不能等到身體痛的時候卻又不了解是哪裡痛,這樣是無法對癥下藥的。 大學是我心態開始轉變的時候,心中有些不同的想法,老師時常提到該多念一點書,不然以後若是沒打球的時該如何是好?而我雖然有在念書,但是高中以前吸收的東西,是跟棒球幾乎沒有什麼關聯性的,在這時也才開始想說,沒有打球後該做什麼才能繼續賺錢呢?這時我的心中開始萌生了一些想法。 為什麼選擇去讀研究所?其實從大學畢業到我去唸研究所,間隔超過10年,在我職棒的生涯當中,
現金版 信用版
遇見太多原住民部落的小孩,遇到種種的難題之後,最終選擇放棄打棒球。當初是那麼熱愛棒球的這群小孩,為什麼會放棄最喜歡棒球?這當中一定是有問其所在。 自己從小就跟另外十個人一同打棒球,到國中和高中,都是我們這11個人互相陪伴,但高中畢業後,卻僅剩我一個人還在棒球的這條道路上,另外十個夥伴則跑到哪裡?他們去鐵工廠、釘板模、做一些粗重的工作。當我進入統一獅後,看見許多當初是中華隊國手的學弟們,現在卻不打棒球,改行釘板模,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狀況?曾經我有試著想要去幫助他們,卻又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沒辦法去給予適當的協助,這才讓我想到是否該念研究所,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等待自身的條件更好的那一天,就可以回到部落,幫助這些原住民小朋友。 (圖片來源:張班長提供) 名校的迷思 其實不見得要將小孩送至名校,才能變成蛻變為職棒球員。當初我們村莊的學長,當時都是送至美和跟華興兩校居多,因為臺東沒有完善制度的球隊,所以在畢業之後,藉由推薦或是引薦,父母親就會將小孩送至一個完善制度環境的球隊。我曾想過這個問題,應該不是要將孩子送到近幾年奪冠的名校,而是該選擇哪一個環境比較完整,教練、球場、訓練、學校的部分,這些因素是現在的家長該去選擇的一個方向,而不是爭相將小孩送至近幾年奪冠的名校。在做選擇之前,
GK娛樂城
有曾想過這間學校的制度完整嗎?教練的陣容完整嗎?是我們小朋友所需要的嗎?這才是家長與教練們考量的選擇學校的方向。若一昧的將小朋友送至近幾年奪冠的棒球名校,是否曾經想過在那邊他會有上場的空間嗎?如果沒有可以發揮的舞臺,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球技,那送他到名校是正確的選擇嗎? 很多小朋友都是部落長大,直到有一天,他的球技被好的學校發掘的時候,才會去好的學校就讀。像現在我在三民國中擔任球隊的總教練,我一直跟家長強調一段話,假使你今天要將小朋友送至學校時,必須要分析小朋友是否有舞臺,而並非一定要將小朋友送至去年的冠軍球隊,
QT電子
送到冠軍隊的時候,不一定會有屬於他的舞臺,如果他沒有機會可以讓他表現,那當他高中畢業時,大學的教練自然對他不感興趣,就不可能有大學球隊想要吸收! 因此倒不如找一個有舞臺發揮又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球隊,去做一個選擇,當小朋友擁有屬於他自己的舞臺,球隊又維持著一定的競爭力,那大學教練看上小朋友的機會就大幅提升。先看學校的環境制度是否完善,再回頭看小朋友的實力在怎樣的程度,如果小朋友的實力已屬頂尖,那要將他送至高苑、穀保等奪冠名校,自然也會有屬於他的舞臺。 (圖片來源:三民國中棒球隊) 與運動傷害和投球失憶癥相處的職棒生涯 統一獅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2003年6月的選秀會進入了統一,在這裡待了將近12年的時間,但整個過程其實是沒有按照自己的規畫走,因為當時沒有選擇念研究所,繼續打球的時候,國訓棒球隊剛好解散,所以為什麼大家叫我張班長,是因為我當了一年十個月的教育班長,我的外號也是這樣產生的。 在這一年十個月中,沒有碰到任何一顆球,就只能拿著槍戴著鋼盔,球員穿釘鞋,我卻穿阿兵哥的大頭兵鞋。在大學畢業準備要當兵前,手臂就有運動傷害,加上當兵期間沒有碰球,因此進入統一獅的時候,其實是患有投球失憶癥。 一般人可能不懂投球失憶癥這個專有名詞,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們身體有一個本能,當我要丟東西給對方時,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物品丟過去,可是當你患有投球失憶癥的時候,丟出去的東西,並不會朝著你想要讓他去的方向,而是去了你另外一個方向。當你不能控制丟出方向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慌張害怕,到最後連球都不會丟。進到統一後,是統一給了我許多時間去做投球失憶癥的調整,找出一個與他共處的模式,投球失憶癥的部分是不會痊癒,只要繼續打球,他就是一輩子跟著你,所以只能找出與他和平共處的辦法。 這十二年當中,我不是一個健康的球員,但統一卻給我很多的空間、給我很多的機會、給我很多的時間。在我投球的第二年韌帶斷裂,不過我並沒有開刀處理,因為我害怕當我開刀,球隊不願意等待的時候,可能就要打包回到部落去種田。所以我必須在有限的可能性,去做一個努力與堅持。當有人問我這十二年當中,是怎麼走過這段路程的,我便回答"因為我愛那顆棒球,我想要繼續打棒球"。我想要跟其他人講說,如果我患有投球失憶癥,韌帶斷裂,都可以繼續的在棒球場上生存打拼,為什麼你們不行?很慶幸能進到統一這支球隊,因為他給了我很多的機會,讓我能繼續的在職棒場上打拼。 只要有關注棒球,提到投球失憶癥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郭泓志,他是大家都知道患有投球失憶癥的選手。得到這個癥狀時,可能是運動傷害所造成,也可能是心理障礙所影響,當你的手中拿到那顆球的時候,以前不必多想就可以將丟進好球帶,但現在拿到這顆球的時候,便會猶豫”我該丟嗎?萬一我將球丟出去會不會丟砸到人?會不會有不可預期的狀況發生?”這時便會有許多負面的想法存在。 常跟在朋友聊,這12年當中,好像都與運動傷害做相處,生涯投得最好的那年,沒想過會有那樣亮眼的成績。我時常跟小朋友提到,你現在的努力,不見得馬上會有好的成果呈現,可是當你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會一次全部的展現出來。我在球隊前面辛苦了幾年,終於有一年在球隊的投手中投最多局數,出賽場次最多,勝投也是最多,那時開始我就覺得之前辛苦的幾年全部都值得了。 不好的事情當下結束,隔一天即是全新的開始,我永遠只記得,單場丟了四個觸身球被勒令退場,也曾經在沒人出局滿壘的時候,教練派我上去中繼,連續三個三振化解危機,我對這兩件事印象較為深刻,其他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因為職棒球員就是這樣,當你一直在不好的事情中去做鑽牛角尖,或是去在意那件事情,就會去影響到你隔天或是未來的表現。
(圖片來源:統一獅官網) 研究所-是為了回饋部落與基層棒球 十二年的職棒生涯當中,遇到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這時內心便會有個聲音說"我是不是有那個能力,可以回饋部落一些事情。因為回頭去想,為何當初十一個人,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在棒球圈打滾,難道另外十個不優秀嗎?他們一樣優秀,但他們後來為什麼不打棒球? 我在當兵的時候,看到一個從小看他長大的學弟,他國小、國中、高中都是國手,為什麼二十歲在當兵,那個時候應該在念大學才對,於是我便問了他為什麼沒有繼續打球?他回答:"學長,我結婚了",我訝異地回答:"結婚了?你二十歲結婚了?"因為他有兩個女兒要培養,所以不是不想打棒球,而是老婆懷孕需要用到錢,因此不得不放棄棒球去尋找工作養家活口。 再來是一個我們部落的小孩,我記得當時還有把他的報導剪下收藏,報導的內容是描述這位小球員不論是投或是打,都算是天才型的球員,投打俱佳。但有次我看到這位小球員睡在我們部落路邊的車站,因為他喝醉了。我把他從睡夢中挖起來並問他:"你這時候應該是在練球,怎麼會在這裡睡覺呢?"但他醉醺醺的沒有回答,事後去問他的同學才得知他已經沒打球了,對他來說,找不到打棒球的一個動力。 我遇到太多原住民的小球員都是類似例子,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想去唸研究所的原因,想要提升自我的能力與條件,有一天可以為這些部落棒球的小球員做一些事情,這也是為什麼今年的一月十號會向各位宣布引退的消息。在今年即將滿37歲,是不是也該適時的轉換跑道,同時也希望小球員跟我一樣在部落長大,去學習原住民的文化,讓他們可以快樂沒有負擔的成長,種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讓我思考了一段時間,決定退下職棒球員的球衣,回到部落,為部落的長輩以及小朋友盡一點自己的心力。
(圖片來源:臺東縣泰源國中棒球隊) 不管會不會念書,你都必須念下去 現在與小朋友做分享的時候,我都會一而再的強調,不管你會不會念書,書就是一定要念。我常跟他們說,當你是一個球員的時候,把你與棒球相關的東西拿掉之後,你剩下什麼?如果不會念書就是什麼都不會,到最後只剩下力量跟強壯的身體,最後你又沒有學歷的時候該如何是好?這時小朋友就愣住了,我又接著說,你今天是要去選擇工作,還是工作選擇你?你自己決定。學歷的東西是基本的東西,書要念,球也要打,那你未來的路便是寬的,而不是窄的道路。不管你以後是選擇職棒,還是選擇業餘,沒有對跟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有些人喜歡棒球,想要藉由棒球拿到高報酬,當然你就必須接受職棒的洗禮,用最短的時間去累積你的財富以及你的人脈,如果你無法去承受職棒的張力以及壓力,那你就選擇業餘的球隊,就會像公務人員一樣,每個月領一樣的死薪水。 所以書一定要念,不管你現在用不用的到,也許有一天你受傷了,離開職棒場上,或者是沒有要繼續打棒球了,這時候學歷的部分就是你很好的一個保命符,這段話我三不五時就不斷的強調,因為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重要。
外在看不見的辛苦,教練、老師、保母一手包辦 雖然我回到基層的時間約莫三、四個月,但是感覺卻是過了三、四十年,我常與朋友分享一些學校的事情,小朋友一到學校後,父母親就完全交給教練,不去管小朋友。我們學校的身分比較特殊,小朋友到學校,教練就像父母親;晚上晚自習,我變成他們的老師;在球場上我是他的教練;晚上當身份都卸下後,我就是他們的保母,因為他們生病,要帶他們去看醫生,陪著他們在急診室打點滴。在這三、四個月的時間,我想了很多,有時候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真的無法做出那麼多事情。所以跟幾個好朋友討論,是不是可以結合大家的力量一同努力。 很多朋友曾經表示,我們有捐球、捐手套、捐球棒,但反過來想,他們真的缺這些東西嗎?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他們缺的不是這些球具的部分,他們缺的是關心。有些小朋友的狀況是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有一個小朋友他的爸爸再婚後過世,剩下繼母在照顧,寒假的時候他跟我說:”教練,我要請假”,我就問為什麼要請假?他便回答阿嬤沒有人照顧,癌癥末期在病房裡休養。這時候我就詢問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的?他說:”教練,你可以幫忙照顧我的弟妹嗎?因為平常照顧阿嬤之外,還要帶一歲跟十歲的弟妹進去醫院照顧”。對於一個國中一年級的小球員,就要照顧家庭的眾多成員,
DG娛樂城
做出那麼多的事情,可是他的心在哪裡?他想打棒球呀! 我們該從怎麼樣的角度去切入,去幫他們做這些事情,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所以我就跟朋友講說,我們是不是要成立一個協會,集合大家的力量,去照顧這些真正需要被關懷的人,當然並不只有原住民的部分,真正要去關懷部落的小孩,不管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都是需要我們真的去照顧他的。而現在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其實捐球、捐手套、捐棒子,是要去捐給真正需要這些器具的球員,如果沒有捐給需要的人,就會造成這些器具沒辦法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因為他所需要的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層面。 (圖片來源:三民國中棒球隊) 謝謝你,張班長 講座的尾聲,開放聽眾與班長互動,不論是合照與簽名,班長皆來者不拒,展現極高的親和力。從就學時期、球員生涯到現在的回歸基層,這場講座讓我們感受到張班長對於棒球的愛,秉持著對於棒球的熱情,充實自己所學回饋給基層。需要幫忙的小球員太多了,班長僅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一位是一位,也藉此希望有更多夥伴,能夠為臺灣的棒球貢獻一份心力。謝謝你,張班長,臺灣棒球有你真好。
相關影片延伸連結 延伸閱讀 《張班長週記》2 職棒之路 與傷勢共處的心路歷程《張班長週記》3 心態決定一切《張班長週記》5 培養自主性 提升競爭力下課鐘聲響,「張班長」志強別球場「臺南統一是我的家」 後山英雄張志強的感人引退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