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韓婷婷臺北31日電)隨著生物製劑於不同國家的專利保護期陸續到期,生物相似藥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並快速竄起。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隨著臺灣法規接軌國際,臺灣生物相似性藥品的發展,正處於百家爭鳴的起步階段。生物製劑透過活體細胞株製造,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可依氨基酸序列,研發高度相似的生物相似藥。專業機構預測,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將以每年20%的幅度成長,吸引包括輝瑞、安進、三星生物、中藥明康德等國際生技大廠積極搶進,臺灣生技廠也有包括臺康生技、泰福-KY、東生華、醣聯生技、臺新藥等多家卡位分食大餅。生物相似藥並不是學名藥,常聽見的學名藥,是僅透過化學合成製造出完全一樣的化學結構,製程較為簡單;相反地,生物相似藥跟生物製劑一樣,是以基因工程於活體細胞株中生產製造,因此涵蓋了分子量、複雜度和製程方面的差異,開發程序遠比學名藥更為複雜,進入門檻較高,價格競爭也不像學名藥激烈。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生物相似性藥品,如同生物製劑的備用鑰匙,生物相似藥的開發建立在完整證據整體性,可以節省醫療支出,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
金旺娛樂城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於2010年制定生物製劑價格競爭與創新法立法,確認生物相似藥於美國醫療體系地位。生物製劑的高單價,壓縮了其他藥品給付以及引進新藥的財務空間。健保署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生物製劑藥費申報金額為新臺幣397億元,占健保總藥費的18%,且以10%左右的成長率逐年攀升;生物相似性藥品,則提供健保開源節流、永續經營的機會。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臺灣生物相似性藥品的發展,正處於百家爭鳴的起步階段,食藥署以快速審核政策,且持續修訂生物相似性藥品相關法規,
雷火體育
讓臺灣生物相似藥的定義與全球並行。然就全球趨勢而言,這股醫藥產業的浪潮已持續了4至5年,且陸續對各國醫療體系產生正面效益。相較於歐美國家在這4至5年內快速進用生物相似性藥品,並達到3至4成以上的市占率,臺灣雖已有12種不同成分、29個品項的生物相似性藥品快速取得食藥署核準,但截至2021年為止,整體市占率仍不到1%。臺灣藥廠近來在生物相似藥研發也有新的進展,
AU8娛樂城
其中泰福旗下治療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癥的生物相似藥TX01,去年10月17日通過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審查核發藥證後,
AU8娛樂城
日前再獲批準藥品經營許可證(DEL),之後再補上部分審查文件後,預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在加拿大上市。泰福另一乳癌生物相似藥TX05,在今年5月已接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查廠。順利的話,明年第1季就有機會在美國上市。臺康生技同樣有機會拚年底獲歐美藥證,
娛樂城排行
旗下自行研發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去年底已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申請藥證審查中,預計最快有機會在年底或明年初,
金旺5298
取得歐美銷售藥證。(編輯:楊蘭軒)1110731
文章源自於中央社,